卷十

  ○宰执拜罢

  楚昭辅,太平兴国元年十一月,自右骁卫大将军、判三司副使除检校太保、左骁卫大将军,充枢密使。

  柴禹锡,太平兴国七年四月,自如京使除宣徽北院使、副使。雍熙二年,罢为左骁卫将军。

  真宗尝幸澶渊,宋湜为枢密副使,扈从遇疾,真宗许其先归,赐以衾褥,且曰:“此朕所常御者,虽故敝,亦足以御道途之寒也。”又遣中使护送之。次澶州,卒。真宗再幸河朔,追悼之,加赠刑部尚书,谥忠定。湜秀颖有器识,又善引重后进云。

  咸平二年己亥六月戊午,枢密使兼侍中曹彬卒。彬自至道三年八月复为枢密使,是年六月卒,居枢府三年。彬性仁恕清谨,逊言恭色,在朝廷未尝抗辞忤旨,亦未尝言人过失。博览强记,善谈论,被服雅同儒者。伐二国,秋毫无所取。位兼将相,不以等威自异。彬归休,闭阁门,无杂宾,保功名,守法度,近代良将,称为第一。

  七月己丑,王显枢密使。显自太平兴国八年六月拜枢密使,淳化二年罢,是年复召拜枢密使。

  咸平三年庚子二月癸亥,王显罢枢密使。显再入枢府,逾

  半年,从真宗伐契丹,车驾还京,乃以使相罢之。四年五月,显以定州驻泊都部署兼河北诸州水陆计度都转运使。

  同日,周莹、王继英并知枢密院事,王旦同知枢密院事。

  莹、瀛州人。继英,开封祥符人。旦,字子明,大名人。莹少给事于晋邸,太宗即位,擢签书枢密院事、宣徽院诸房公事,诸房自后不复置云。继英事真宗于藩邸,至是并知枢密院事。

  旦少好学,父祐器之,尝手植三槐于庭曰:“吾之后必有为三公者。”真宗即位,旦为翰林学士,尝奏事下殿,真宗目送之,曰:“与朕致治天下,必此人也。”是年,遂有此除。钱若水名能知人,尝见旦,曰:“真宰相器也。”若水为枢密副使,罢,召对苑中,问谁可大用者,若水言:“旦可大用。”真宗曰:“吾固已知之矣。”

  韩崇训、马知节并签书枢密院事。崇训自枢密都承旨、四方馆使迁检校太傅,除。知节自枢密都承旨、东上閤门使迁检校太保,除。崇训长厚谦畏,未尝忤物;知节折节读书,至是并拜签书枢密院事。当是时,契丹已盟,中国无为,大臣方言符瑞,知节每不然之,言天下安,不可存去兵忘战之意。景德四年丁未八月庚子,韩崇训罢签书枢密院事,为齐州防御使。

  崇训自景德三年二月召除签书枢密院事,是年八月罢,在枢府逾年。崇训以目疾,累表求罢,从之。

  王钦若,大中祥符五年九月,自吏部尚书、知枢密院、监修国史除检校太傅、中书门下平章事、监修国史,充使。十一月,除检校太尉。七年六月罢,权判都省。

  陈尧叟,大中祥符五年九月,自户部尚书、检校太傅、知枢密院、修国史除本官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、监修国史,充使。

  七年六月,罢。

  寇准,大中祥符七年六月,自兵部尚书除检校太尉、同中

  书门下平章事,充使。八年四月,罢为武胜军节度使、同平章事。

  大中祥符八年乙卯四月壬戌,王钦若、陈尧叟并枢相。钦若与尧叟自祥符五年九月并同平章事,充枢密使,后与尧叟同罢,至是复与尧叟并命。

  大中祥符八年四月壬戌,寇准罢枢密使。准自大中祥符七年六月除中书门下平章事、充枢密使,至是年四月罢,再任枢密逾年。先是,准恶三司使林特奸邪,数与争忿。上谓王旦等曰:“准年高,屡更事,朕意其必能改前非。今观所为,似更甚于畴昔。”旦等曰:“准好人怀惠,又欲人畏威,皆大臣所当避,而准乃以为己任,此其所短也。非至仁之主,孰能全之”

  准之未为枢密也,旦尝得疾,未愈,上命肩舆入禁中,见于偏殿,问曰:“卿今疾亟,万一有不讳,使朕以天下付之谁乎”

  旦曰:“知曰莫若君,惟明主择之。”再三问,不对,上曰:“张咏何如”又问:“马亮何如”不对。上曰:“试以意言之。”旦强起举笏曰:“以臣之愚见,莫若寇准。”上怃然有间曰:“准性刚褊,更思其次。”旦曰:“他人,臣所不知也。”

  遂辞退。及准为枢密使,中书行事,关送枢密院,碍诏格,准即以闻。上谓旦曰:“中书行事如此,施之四方,奚所则”旦再拜谢曰:“此实臣等过也。”中书吏既坐罚,枢密院吏皇皇告准曰:“中书、枢密院日有相干,旧例,止令诸房改易,不期奏白而使宰相待罪。”既而枢密院有事送中书,碍诏格,吏得之,欣然以呈。旦却送与枢密院白准,准大惭。翌日,谓旦曰:“王同年大度如此耶!”旦不答。旦每对上,必称准之才,而准数短之。一日,上谓旦曰:“卿虽谈其美,彼专道卿恶。”

  旦曰:“理固然,臣在相位久,政事缺失必多,准对陛下无所隐,益见其忠直,此臣所以重准也。”上由是愈贤之。及准自

  知当罢,使人私于旦,求为使相,旦大惊曰:“使相安可求也,且吾不受私请。”准憾之。既而上问旦:“准罢当何官可为”

  旦曰:“准年未三十,蒙先帝擢置二府,且有才望。若使相,令处方面,其丰采亦足为朝廷光也。”及制出,准入见,流涕曰:“非陛下知臣,何以至是!”上具道旦所以荐准者,准始愧叹,出,语人曰:“王同年器识,非准所可测也。”

  七月戊午,王嗣宗罢枢密副使。嗣宗自大中祥符七年七月除枢密副使,至是年七月罢,在枢符逾年。嗣宗表求外郡,故有是命。后上章求退,而犹欲领郡。寇准为相,恶之,即以为左屯卫上将军,致仕,卒年七十八岁,赠侍中,谥景庄。

  大中祥符九年正月丙辰,张旻枢密副使。旻,开封人,事真宗于潜邸,及即位,以殿前都虞候从祀东封。是时盛兴宫室,人皆争奉符瑞,丁谓、王钦若主其事,无敢议者,旻毅然谓土木之役不足以承天意。是年正月,遂有此除。

  八月甲申,陈尧叟罢枢相。尧叟自大中祥符八年四月复为同平章事、充枢密使,至是年罢,再执政逾年。久疾求领外任,上遣閤门使杨崇勋至第抚慰,且询其意,尧叟辞意恳确,乃从之。命其子赍告牒,就第赐之,寻命判河阳,月给实俸,岁赐公使钱百万。尧叟力疾求入辞,肩舆至便殿。诏勿拜,赐坐,又作诗饯其行。卒,赠侍中,谥文忠。尧叟伟姿貌强力,奏对明辩,多任智数,久典机密,军马之籍悉能记之。父省华,终左谏议大夫。母冯氏,性严毅。弟尧佐,景祐四年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;尧咨,举进士第一,后以儒臣易武守,仕至武信军节度使。

  同日,任中正枢密副使。中正字庆之,曹州济阴人。

  同日,马知节知枢密院事。曹利用、任中正、周起并同知枢密院事。起字万卿,淄州人。

  四月癸卯,马知节罢知枢密院事。知节自天禧元年九月除知枢密院,是年四月罢,再入枢府凡七月。恩顾极厚,素病足,特许内朝别为一班,省其舞蹈。未几疾甚,赐告,上亲临其第,谓之曰:“久不相见,思卿而来。”病既久,乃罢为节度,留京师,卒,赠侍中,谥正惠。知节慷慨,以武力智谋自喜,又能好书,宾友儒者,所与善必一时豪杰。遇事謇謇,未尝有所顾惮,天下至今称其直云。

  六月乙未,曹利用知枢密院事。十二月辛卯,曹利用、丁谓并枢密使。时辅臣以郊恩俱进官。故事,尝为宰相而除枢密使,始得迁仆射,乃以谓为检校太尉,兼本官,充使。枢密使旧兼御史大夫,自利用始去之。再入政府一年,至四月,拜相。

  同日,任中正、周起并枢密院副使。

  天禧四年庚申正月乙丑,曹玮签书枢密院事。玮字宝臣,枢密使彬之子。李继迁扰边,诸将数出无功,太宗问谁可任者,是时彬在枢府,对以玮可任,召知渭州,时年十九。又知秦州,秦州人立碑纪功。有诏褒之,至是遂有此命。

  钱惟演枢密副使。

  九月,丙辰,周起罢枢密副使,曹玮罢签书枢密院事。起自天禧元年九月除同知枢密院事,三年十二月,迁枢密副使,是年九月罢,在枢府三年。丁谓用事,逐寇准,而以周起为党,罢知青州,又降太常少卿,知光州。谓得罪,复礼部侍郎、留守南京,卒,赠礼部尚书,谥安惠。玮自天禧四年正月除签书枢密院事,是年九月罢,在枢府一年。寇准谪道州,丁谓恶玮不附己,指为准党,出之。未几,复降为左卫大将军、容州观察使,知莱州。玮自知宿将为谓所忌,恐益为谓中,即日上道,从弱卒十余人,不以弓 长矢箙自随。谓败,乃复节度使,卒,赠侍中,谥武穆。治平中,配享仁宗庙庭。玮好读书,通《左

  氏春秋》。为将几四十年,未尝败衄,威震西鄙,罝勒斯赉每闻其名,以手加额而东向之。镇天雄,契丹使过,必戒其下,无敢疾驱者。在渭州,始置弓箭手,其所措置后皆为法云。子琮之孙诗,尚鲁、邠国大长公主。琮累官至马军副都指挥使。

  张士逊,天禧五年正月,自枢密直学士、右谏议大夫除本官副使。

  任中正,自大中祥符九年九月,除枢密副使。天禧元年九月,除同知枢密院事。三年十二月,除枢密副使。四年八月,除参知政事,是年六月罢。为执政凡六年,事真宗五年,事仁宗才数月。中正之贬,坐营救丁谓故也。后复礼部尚书,卒。

  赠左仆射,谥康懿。弟中师,仁宗时为枢密副使。

  张知白,乾兴元年十一月,自翰林学士、尚书右丞除本官副使。天圣三年十二月,拜相。

  李棁,靖康元年正月,自正奉大夫、户部尚书除本官同知。

  三月,迁尚书右丞。

  唐恪,靖康元年正月,自正议大夫、吏部尚书除本官同知。

  三月,迁中书侍郎。

  种师道,靖康元年正月,自靖难军节度使、检校少保、河东北路制置使除同知,兼京畿河东路宣抚。二月,罢,守本官、中太一宫使。

  李纲,靖康元年正月,自尚书右丞兼同知,兼亲征行营使。

  二月,罢。三月,复故,兼都提举城壁守御使。四月,迁知院。

  许翰,靖康元年三月,自朝散郎、御史中丞除大中大夫、同知。八月,罢。

  孟忠厚,绍兴十二年某月,自少保、镇潼军节度使判绍兴府,除充使。某月,罢为福建路安抚使。

  石熙载,太平兴国四年正月,自枢密直学士、兵部员外郎、

  本官签书院事。四月,迁副使。

  王沔,太平兴国八年十一月,自枢密直学士除右谏议大夫,签书院事。雍熙元年十二月,除左谏议大夫。三年八月,迁副使。

  张齐贤,太平兴国八年十一月,枢密直学士除右谏议大夫,签书院事。雍熙元年十二月,除左谏议大夫。三年七月,罢为给事中。

  王守正,端拱元年九月,自内客省使除宣徽北院,签书院事。

  张逊,端拱二年七月,自盐铁使除宣徽北院使,签书院事。

  淳化二年九月,迁知院。

  向敏中,咸平三年正月,以参知政事权发遣。

  冯拯,景德元年八月,自给事中、同知院改工部侍郎。签书。二年四月,迁参知政事。

  陈尧叟,景德元年八月,自给事中、同知院改工部侍郎。

  二年十一月,除刑部侍郎。三年二月,迁知院。

  韩崇训,景德三年二月,自枢密都承旨除检校太傅,签书。

  四年八月,罢为齐州防御使。

  马知节,景德三年二月,自枢密都承旨除检校太保,签书。

  大中祥符元年十一月,除检校太傅。四年四月,除宣徽北院使。

  五年九月,迁副使。

  向敏中,大中祥符七年,以宰相权发遣。

  曹玮,天禧四年正月,自华州观察使、镇国军节度观察留后除宣徽北院使,签书。九月,罢为宣徽南院使、环庆路马步军都部署。

  王德用,明道二年四月,自侍卫步军副指挥使、福州观察使除检校太保,同签书。十一月,迁副使。

  郭逵,治平三年四月,自容州观察使、检校太保除同签书。

  九月,安抚陕西。四年正月,加靖难军节度使。四月,还自陕西。九月,罢为宣徽南院使,判郓州。

  曾孝宽,熙宁八年十二月,自龙图阁学士、起居舍人、枢密都承旨除枢密直学士,同签书。元丰元年,丁父忧。

  赵瞻,元祐三年四月,自中散大夫、户部侍郎除枢密院直学士、本官签书。四年六月,迁同知院。

  王岩叟,元祐六年二月,自龙图阁待制、权开封府除枢密学士,签书。七年五月,罢为端明殿学士,知郑州。

  刘奉世,元祐七年五月,自朝请郎、宝文阁待制除枢密直学士,本官签书。绍圣元年五月,罢为端明殿学士,知成德军。

  童贯,政和六年二月,自少保、护国军节度使、陕西河东路宣抚使签书。五月,除检校少傅、威武节度使,权领院事。

  十二月,除检校少师、宁江军节度使,领院事。重和元年八月,除太保、河中节度使。宣和元年八月,除太保、山南东道节度使。二年十二月,加剑南西川节度使。三年八月,除太师,封楚国公。四年七月,以太师改豫国公,致仕。

  郑居中,宣和二年十二月,自少傅、威武军节度使、中太一宫使权领院事。三年五月,落权字。六年六月,除太保、威胜军节度使、燕国公,致仕。

  童贯,宣和四年五月,落致仕,前太师进封徐国公,领院事、陕西河北路宣抚使。七年,封广阳郡王。靖康元年二月,责授左卫上将军,致仕。

  蔡攸,宣和六年六月,自少师、安远军节度使、宝箓宫使、侍读、河东北路宣抚使除前少师,领院事。七年,除太保、燕国公。靖康元年,责大中大夫,提举毫州明道宫。

  耿南仲,宣和七年二月,自徽猷阁学士、朝散郎、太子詹

  事除资政殿学士、签书。靖康元年,迁尚书左丞。

  路允迪,靖康元年正月,自朝散郎、兵部尚书除资政殿学士、签书。二月,使河东。建炎元年,罢为资政殿学士,提举南京鸿庆宫。

  宇文虚中,靖康元年二月,自资政殿学士、中大夫除本官签书,其月改资政殿学士。四月罢落职。

  李回,靖康元年八月,自朝议大夫、御史中丞除延康殿学士、签书。十一月,罢,提举万寿观。

  曹辅,靖康元年十一月,自承议郎、御史中丞除延康殿学士、签书。建炎元年五月,卒。

  张叔夜,靖康元年闰十一月,自延康殿学士、南道都总管除签书。建炎元年四月,扈从北狩。

  路允迪,建炎三年二月,自资政殿学士提举洞霄宫,除本官签书。四月,罢为资政殿学士,提举醴泉观,兼侍读。

  吕颐浩,建炎三年,自大中大夫、吏部尚书除资政殿学士、同签书、江淮两浙制置使。四月,拜相。

  王渊,建炎三年,自向德军节度使、御营都统制除本镇签书。四月,遇害。

  李邴,建炎三年三月,自翰林学士承旨、朝奉郎除端明殿学士、本官同签书。四月,迁尚书右丞。

  郑瑴,建炎三年二月,自朝散郎、御史中丞除端明殿学士、同签书。四月,落同字。七月,卒。

  滕康,建炎三年五月,自翰林学士承旨、朝散郎除端明殿学士、签书。七月,除资政殿学士,同权三省、枢密院,从隆祐太后幸洪州。

  周望,建炎三年七月,自朝奉大夫、兵部尚书除端明殿学士、同签书。九月,宣抚荆、湖、江、浙。十二月,迁同知。

  张守,建炎三年七月,自翰林学士承旨、朝奉郎除端明殿学士、同签书。四年四月,迁参知政事。

  赵鼎,建炎四年五月,自翰林学士承旨、朝奉大夫除端明殿学士、签书。十一月,罢,提举洞霄宫。

  富直柔,建炎四年十一月,自奉议郎、御史中丞除端明殿学士、朝奉郎、签书。绍兴元年,迁同知。

  权邦彦,绍兴二年五月,朝议大夫、兵部尚书除端明殿学士、签书。八月,兼权参知政事。三年二月,卒。

  徐俯,绍兴三年二月,自翰林学士承旨、中大夫除端明殿学士、签书。四年五月,罢,提举洞霄宫。

  韩肖胄,绍兴三年七月,自中大夫、吏部侍郎除端明殿学士、同签书,充大金军前通问使。四年五月,罢,知温州。

  胡松年,绍兴四年七月,自朝奉大夫、吏部尚书除端明殿学士、签书。迁罢年月缺。

  折彦质,绍兴六年二月,自朝议大夫、兵部尚书除端明殿学士、签书,兼权参知政事。十二月,罢,提举洞霄宫。

  韩肖胄,绍兴八年十二月,自端明殿学士、知常州除本职签书,使大金。十年,使还,罢知绍兴府。

  王伦,绍兴八年十二月,自龙图阁学士除端明殿学士、同签书,其月罢,以本官职留守东京。

  楼照,绍兴九年三月,自翰林学士承旨、朝奉郎、知制诰除端明殿学士、签书。十年六月,丁母忧。

  何铸,绍兴十年六月,自御史中丞、朝奉郎除端明殿学士、签书,寻出使。十二年五月,使还。七月,兼权参知政事。八月,罢,提举江州太平观。

  程克俊,绍兴十二年,自翰林学士承旨、朝奉郎除端明殿学士、签书,兼权参知政事。十三年二月,罢兼权。七月,罢,

  提举江州太平观。

  楼照,绍兴十四年二月,自资政殿学士、知绍兴府移知建康府,过阙,以本官签书兼权参知政事。四月,罢,提举江州太平观。

  李文会,绍兴十四年五月,自奉议郎、御史中丞除端明殿学士、本官签书兼权参知政事。十一月,罢,落职奉议郎,提举江州太平观。

  杨愿,绍兴十四年十一月,自通直郎、御史中丞除端明殿学士、朝奉郎、签书兼权参知政事。十五年,罢,提举江州太平观。

  李若谷,绍兴十五年九月,自敷文阁直学士、朝议大夫、枢密都承旨除端明殿学士、签书。十七年正月,迁参知政事。

  何若,绍兴十七年正月,自奉议郎、御史中丞除端明殿学士、朝奉郎、签书。三月,罢,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。

  詹大方,绍兴十八年八月,自朝奉郎、工部尚书除端明殿学士、本官签书兼权参知政事。十一月,卒。

  余尧弼,绍兴十八年十一月,自朝散郎、御史中丞除端明殿学士、本官签书,兼权参知政事。二十年三月,迁参知政事。

  巫伋,绍兴二十年三月,自朝奉郎、给事中除端明殿学士、本官签书兼权参知政事。二十一年四月,使大金为祈请使。是岁还,仍兼权参知政事。二十二年二月,罢,落职,提举太平兴国宫。

  章复,绍兴二十二年四月,自朝散郎、谏议大夫除端明殿学士、本官签书兼权参知政事。十月,罢,落职,提举太平兴国宫。

  宋朴,绍兴二十二年十月,自奉议郎、御史中丞除端明殿学士、朝奉郎、签书兼权参知政事。二十三年十月,罢,落职,

  提举太平兴国宫。

  史才,绍兴二十三年十月,自朝奉郎、谏议大夫除端明殿学士、本官签书兼权参知政事。二十四年六月,罢,落职,提举太平兴国宫。

  魏师逊,绍兴二十四年,自奉议郎、御史中丞除端明殿学士、朝奉郎、签书、参知政事。十一月,罢,提举太平兴国宫。

  郑仲熊,绍兴二十四年十二月,自承议郎、谏议大夫除端明殿学士、朝奉郎、签书。二十五年四月,兼权参知政事。五月,罢,落职,提举太平兴国宫。

  汤思退,绍兴二十五年五月,自承议郎、礼部侍郎、直学士院除端明殿学士、朝奉郎、签书兼权参知政事。八月,罢。

  蔡懋,宣和六年九月,自朝议大夫、开封尹除中大夫、同知。靖康元年,迁尚书左丞。

  叶梦得,字少蕴,苏州吴县人,官至尚书左丞。在镇,以其子模将数千人守马家渡,金人果使叛将郦琼将轻兵来袭,见有备,乃去。时以屯兵众,岁费米八十万斛、钱八百万缗,榷货务所入不足以赡,且命梦得兼总四路漕运。时江淮多难,甚赖之,以劳进观文殿学士。

  蔡仲熊,济阳人,好学博闻,执经议论,往往与时宰不合,亦不改操求同,历年方至尚书右丞。当时憾其不遇。

  王璠,以尚书右丞为京兆尹。自李谅后,政条隳弛,奸豪浸不戢。璠颇修举政治,有名,进左丞。

  王安中,字履道,号初寮道人。宣和中,为翰林学士,迁尚书右丞。安中文学称于时。靖康中,坐累谪象州,馆于谢氏之扶疏堂。又建炎间,贬道州司户,避寇寓临贺,有《和李师中布水寺》诗及《稽古阁墨迹》。

  李纲,为尚书右丞,上欲亲征,命纲为东京留守,以李棁

  副之。时宇文粹中扈从东幸,纲建议守城,罢亲征。辛未,上登宣德门,亲劳问将士,命李纲、吴敏撰数十语,示金人犯顺,欲危守社,决策固守,各令勉励之意。俾閤下官宣读一句,将士声喏,须臾,六军皆感泣,于是固守之议始决,乃以纲为亲军行营使。二月,罢。后三日,士庶伏阙言纲不当罢,复除尚书右丞,都大提举京城四壁守御使。

  张悫,建炎元年六月,自中大夫、户部尚书除本官同知。

  至十一月,迁尚书右丞。

  忻州地震,灾异数见。时陈尧佐与王随同在相位,谏官论政事错缪由宰相不得人,尧佐亦先自援汉故事,数上章请行策免。下制曰:“适因灾异,继有奏陈,虑烦宰制之勤,宜锡都俞之命。从优礼”云。

  曾布与韩忠彦同辅政,忠彦既罢相,而布亦力请去位,乃有是命。未几,臣僚论列:“布与宦官阎守勤等相交结,使门人李士京通道京语。暨陛下发挥睿断,斥逐守勤。是时,布在公堂,忽觉惊骇失色曰:‘昨日见李士京来,不言及,今日何遽如此’又闻金山登云门外下鼻唐地尝有谶记,遂讽金山寺僧献其地,又以常住地不可买,遂面欺,乞令润州估价买之。王防献贿于其子纾,纳妾以事之,布亦荐用。朱彦任府界提点日,朝廷便钱往京西,纾与布之婿吴则礼揽客人便钱,所得息钱甚多,彦以此速进。陛下深察其奸,终以必去而不疑,可谓有人主之英断矣。及其既去,则誉以美词,宠以要职,罪状未著,天下惘然。”于是落职,提举毫州明道宫,太平州居住。又责授贺州别驾,衡州安置。二年,又责授廉州司户参军。

  兴化军仙游人陈瓘,因朝会见蔡京视日久而不瞬,尝以语人曰:“京之精神如此,他日必贵,然矜其禀赋,敢乱太阳,吾恐此人得志,必擅私逞欲,无君自肆矣。”寻居谏省,遂攻

  其恶。京闻瓘言,因所亲以自解,且致情恳,而以甘言啖瓘,瓘使答之曰:“杜诗所谓‘射人先射马,擒贼必擒王,’不得自己也。”于是攻之愈力,草四章,将上,会闻隔对不得见,乃悉缴而奏之。其奏曰:“绍圣之初,哲宗之意本无适莫。章惇虽挟功自恣,然其初犹有兼取元祐之意。京自成都而来,与其弟卞共毁宣仁,共欺哲宗。京之得售其说自役法始,从大改役法以后,事事无不大改。兄弟同朝,埙篪相和,无有一事不如其意。当此之时,不以所闻神考圣训告于哲宗,至于今日,然后引所自书《实录》以为证验,唱为不经之论,而欲迁神考于西宫,其为矫诬可谓明矣。京以矫诬之笔妄增《实录》之事,以矫诬之舌伪造神考之训,朝廷用矫诬之言而轻改宗庙,信矫诬之说而力沮言者,臣恐自此矫诬之人无复忌惮矣。今朝廷大政又皆委曲迁就而为一京之地,公议汹汹,人不敢言。京当绍圣之初,与其弟卞俱在朝廷,导赞章惇,共作威福。卞则阴为谋画,惇则果断力行,且谋且行者,京也。哲宗笃于继述,一于委任,事无大小,信惇不疑,卞于此时,假继述之说,以主私史;惇于此时,因委任之笃,自明己功;京则盛推安石之圣过于神考,以合其弟;又推定策之功,毁蔑宣仁,以合章惇。

  惇之矜伐,京为有助;卞之乖悖,京实赞之。当此之时,言官常安民屡攻其罪,京与惇、卞共怒安民,协力排陷,斥为奸党。

  而孙谔、董敦逸、陈次升亦因论京,相继黜逐。哲宗晚得邹浩,不由进拟,置之言路。浩能忘身徇国,京又因其得罪,从而挤毁。是以七年之间五害言者,凡所施行得以自恣,遂使当时之所行,皆为今日之所改。卞之尊绍王氏,知有安石,岂知有神考知有金陵,岂知有京师绝灭史学,一似王衍,重南轻北,分裂有萌,臣之痛心默忧非一日也。陛下融会南北,去卞不疑,然而京尚未去,人实忧之。兄弟一心,皆为国害,一去一留,

  失政刑矣。熙宁之末,王安石、吕惠卿纷争以后,天下之士分为两党,神宗患之,于是自安石既退、惠卿既出之后,不复用此两人,而两门之士则皆兼取而并用之也。当时天下之士,初有王党、吕党,而朋党之祸终不及于朝廷者,用此术耳。自京、卞用事以来,牢笼荐引天下之士,处要路、得美官者不下数百千人,其间才智艺能之士、可用之人诚不为少。若京去朝廷,则私门之士数百千人者,皆为朝廷之用矣;京在朝廷,则皆蔡氏之党也。然则消党之术,惟在去京而已。国家内外无事一百四十年矣,至于保养阴邪,必成心腹之患。”瓘又论《哲宗实录》不当止以蔡京兼修。疏奏,上甚感其言,密赐瓘黄金百两。

  上谓辅臣曰:“瓘言事极不可得,暂贬亦不久。前日遣人以金百两赐之,瓘受赐,泣下。”布曰:“陛下待遇如此,宜其感泣也。”元符三年十月,京遂以翰林学士承旨出知永兴军,至是,除尚书左丞。京执政凡二月而相。

  王黼上章乞骸骨曰:“陛下用臣不为不尽,任臣不为不专。

  缘臣薄祜,取戾阴阳,内积忧虞,外伤疲弊。扪心自悼,吊影兴嗟,获戾天人,莫之可逭。傥许尽还印绶,退即里居,脱身于风波汹涌之中,收功于桑榆衰蹇之域,人非鬼责,少缓颠隮,永言此恩,是为终惠。”诏依所乞守本官致仕,应得恩礼朝谒人从等并依蔡京例,仍给节度使俸。从优礼也。黼当国之久,专权稔恶,中外畏之,无敢言者。及是太上皇觉悟,罢其政事,天下称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