卷一百四十六 列傳第九十六

  薛播 鮑防 李自良 李說 嚴綬 蕭昕 杜亞 王緯 李若初 于頎 盧徵 楊憑 鄭元 杜兼 裴玢 薛伾

  薛播,河中寶鼎人,中書舍人文思曾孫也。父元暉,什邡令,以播贈工部郎中。播,天寶中舉進士,補校書郎,累授萬年縣丞、武功令、殿中侍御史、刑部員外郎、萬年令。播溫敏,善與人交,李栖筠、常袞、崔祐甫皆引擢之。及祐甫輔政,用為中書舍人。出汝州刺史,以公事貶泉州刺史。尋除晉州刺史,河南尹,遷尚書左丞,轉禮部侍郎。遇疾,貞元三年卒,贈禮部尚書。

  初,播伯父元曖終於隰城丞,其妻濟南林氏,丹陽太守洋之妹,有母儀令德,博涉五經,善屬文,所為篇章,時人多諷詠之。元曖卒後,其子彥輔、彥國、彥偉、彥雲及播兄據、揔並早孤幼,悉為林氏所訓導,以至成立,咸致文學之名。開元、天寶中二十年間,彥輔、據等七人並舉進士,連中科名,衣冠榮之。

  鮑防,襄州人。幼孤貧,篤志好學,善屬文。天寶末舉進士,為浙東觀察使薛兼訓從事,累至殿中侍御史。入為職方員外郎,改太原少尹,正拜節度使。入為御史大夫,歷福建、江西觀察使,徵拜左散騎常侍。扈從奉天,除禮部侍郎,尋遷工部尚書致仕。

  防歷洪、福、京兆,皆有政聲,唯總戎非所宜,而謬執兵柄。以太原革車胡騎雄雜,而迴鶻深入寇,防出拒戰,為虜所敗。

  為禮部侍郎時,嘗遇知雜侍御史竇參於通衢,導騎不時引避,僕人為參所鞭,及參秉政,遽令致仕。防謂親友曰:「吾與蕭昕之子齒,而與昕同日懸車,非朽邁之致,以餘忿見廢。」防文學舊人,歷職中外,不因罪戾,而為俗吏所擯,竟以憤終。衆頗憫防而咎參,故參之敗不旋踵,非不幸也。

  李自良,兗州泗水人。初,祿山之亂,自良從兗鄆節度使能元皓,以戰功累授右衛率。後從袁傪討袁晁陳莊賊,積功至試殿中監,隷浙江東道節度使薛兼訓。兼訓移鎮太原,自良從行,授河東軍節度押衙。兼訓卒,鮑防代,又事防為牙將。會迴鶻入寇,防令大將焦伯瑜、杜榮國將兵擊之。自良謂防曰:「迴鶻遠來求戰,未可與爭鋒。但於歸路築二壘,以兵守之,堅壁不動,虜求戰不得,師老自旋。俟其返旆,即乘之,縱不甚捷,虜必狼狽矣。二壘阨其歸路,策之上也。」防不從,促伯瑜等逆戰,遇虜於百井,伯瑜等大敗而還,由是稍知名。

  馬燧代防為帥,署奏自良代州刺史、兼御史大夫,仍為軍候。自良勤恪有謀,燧深委信之。建中年,田悅叛,燧與抱真東討,自良常為河東大將,摧鋒陷陣,破田悅。及討李懷光於河中,自良專河東軍都將,前後戰績居多。燧之立功名,由自良恊輔之力也。

  貞元三年,從燧入朝,罷燧兵權,德宗欲以自良代燧,自良懇辭事燧久,不欲代為軍帥,物議多之,乃授右龍武大將軍。德宗以河東密邇胡戎,難於擇帥,翌日,自良謝,上謂之曰:「卿於馬燧存軍中事分,誠為得禮;然北門之寄,無易於卿。」即日拜檢校工部尚書、兼御史大夫、太原尹、北都留守、河東節度支度營田觀察使。在鎮九年,以簡儉守職,軍民胥悅。雖出身戎伍,動必循法,略不以暴戾加人。十一年五月,卒於軍,年六十三,上甚嗟惜之,廢朝一日,贈左僕射,賻布帛米粟有差。

  李說,淮安王神通之裔也。父遇,天寶中為御史中丞。說以門蔭歷仕,累佐使幕。馬燧為河陽三城、太原節度、皆辟為從事。累轉御史郎官,御史中丞,太原少尹,出為汾州刺史。節度使李自良復奏為太原少尹、檢校庶子、兼中丞。

  貞元十一年五月,自良病,凡六日而卒,匿喪,陽言病甚,數日發喪。先是,都虞候張瑤久在軍,素得士心,嘗請假遷葬,自良未許。至是,說與監軍王定遠謀,乃給瑤假,以大將毛朝陽代瑤,然後遣使告自良病。中使第五國珍自雲、朔使還,過太原,聞自良病,中使遲留信宿。自良卒,國珍急馳至京,先說使至。乃下制以通王領河東節度大使,以說為行軍司馬,充節度留後、北都副留守,仍令國珍齎說官告及軍府將吏部內刺史等勑書三十餘通往太原宣賜,軍中始定。

  定遠恃立說之功,頗恣縱橫,軍政皆自專決,仍請賜印。監軍有印,自定遠始也。定遠旣得印,益暴,將吏輒自補授,說寖不歡,遂成嫌隟。是歲七月,定遠署虞候田宏為列將,以代彭令茵。令茵不伏,揚言曰:「超補列將,非功不可,宏有何功,敢代予任!」定遠聞而含怒,召令茵斬之,埋於馬糞之中,家人請尸,不與,三軍皆怨。說具以事聞。德宗以定遠有奉天扈從之功,恕死停任。制未至,定遠怒說奏聞,趨府謀殺說,昇堂未坐,抽刀刺說,說走而獲免。定遠馳至府門,召集將吏,於箱中陳勑牒官告二十餘軸,示諸將曰:「有勑,令李景略知留後,遣說赴京,公等皆有恩命。」指箱中示之,諸將方拜抃,大將馬良輔呼而麾衆曰:「箱中皆監軍舊官告,非恩命也,不可受,但備急變爾。」定遠知事敗,走登乾陽樓,召其部下將卒,多不之應。比夜,定遠墜城下槎枿,傷而不死。尋有詔削奪,長流崖州。大將高迪等同其謀,說皆斬之。尋正拜河東節度使,檢校禮部尚書。

  說在鎮六年,初勤心吏職,後遇疾,言語行步蹇澀,不能錄軍府之政,悉監軍主之。又為孔目吏宋季等欺誑,軍政事多隳紊,如此累年。十六年十月卒,年六十一,廢朝一日,贈左僕射。

  是月,制以河東節度行軍司馬鄭儋檢校工部尚書,兼太原尹、御史大夫、河東節度度支營田觀察等使、北都留守。在任不期年而卒。

  嚴綬,蜀人。曾祖方約,利州司功。祖挹之,符離尉。父丹,殿中侍御史。綬,大曆中登進士第,累佐使府。貞元中,由侍御史充宣歙團練副使,深為其使劉贊委遇,政事多所咨訪。十二年,贊卒,綬掌宣歙留務,傾府藏以進獻,由是有恩,召為尚書刑部員外郎。天下賔佐進獻,自綬始也。

  未幾,河東節度使李說嬰疾,事多曠弛,行軍司馬鄭儋代綜軍政;旣而說卒,因授儋河東節度使。是時姑息四方諸侯,未嘗特命帥守,物故即用行軍司馬為帥,冀軍情厭伏。儋旣為帥,德宗選朝士可以代儋為行軍司馬者,因綬前日進獻,上頗記之,故命檢校司封郎中,充河東行軍司馬。不周歲,儋卒,遷綬銀青光祿大夫、檢校工部尚書,兼太原尹、御史大夫、北都留守,充河東節度支度營田觀察處置等使。元和元年,楊惠琳叛於夏州,劉闢叛於成都,綬表請出師討伐。綬悉選精甲,付牙將李光顏兄弟,光顏累立戰功。蜀、夏平,加綬檢校尚書左僕射,尋拜司空,進階金紫,封扶風郡公。綬在鎮九年,以寬惠為政,士馬蕃息,境內稱治。

  四年,入拜尚書右僕射。綬雖名家子,為吏有方略,然銳於勢利,不存名節,人士以此薄之。嘗預百僚廊下食,上令中使馬江朝賜櫻桃。綬居兩班之首,在方鎮時識江朝,敘語次,不覺屈膝而拜,御史大夫高郢亦從而拜。是日,為御史所劾,綬待罪于朝,命釋之。翌日,責江朝,降官一等。尋出鎮荊南,進封鄭國公。有漵州蠻首張伯靖者,殺長吏,據辰、錦等州,連九洞以自固,詔綬出兵討之。綬遣部將李忠烈齎書曉諭,盡招降之。

  九年,吳元濟叛,朝議加兵,以綬有弘恕之稱,可委以戎柄,乃授山南東道節度使,尋加淮西招撫使。綬自帥師壓賊境,無威略以制寇,到軍日,遽發公藏以賞士卒,累年蓄積,一旦而盡;又厚賂中貴人以招聲援。師徒萬餘,閉壁而已,經年無尺寸功。裴度見上,屢言綬非將帥之才,不可責以戎事,乃拜太子少保代歸。尋檢校司空。久之,進位太傅,食封至三千戶。長慶二年五月卒,年七十七,詔贈太保。

  綬材器不踰常品,事兄嫂過謹,為時所稱。常以寬柔自持,位躋上公,年至大耋,前後統臨三鎮,皆號雄藩,所辟士親睹為將相者凡九人,其貴壽如此。

  蕭昕,河南人。少補崇文進士。開元十九年,首舉博學宏辭,授陽武縣主簿。天寶初,復舉宏辭,授壽安尉,再遷左拾遺。昕嘗與布衣張鎬友善,館而禮之,表薦之曰:「如鎬者,用之則為王者師,不用則幽谷一叟爾。」玄宗擢鎬拾遺,不數年,出入將相。及安祿山反,昕舉贊善大夫來瑱堪任將帥,思明之亂,瑱功居多。累遷憲部員外郎,為副元帥哥舒翰掌書記。潼關敗,間道入蜀,遷司門郎中。尋兼安陸長史,為河南等道都統判官。遷中書舍人,兼揚府司馬,佐軍仍舊,入拜本官,累遷秘書監。代宗幸陝,昕出武關詣行在,轉國子祭酒。

  大曆初,持節弔迴鶻。時迴鶻恃功,廷詰昕曰:「祿山、思明之亂,非我無以平定,唐國奈何市馬而失信,不時歸價?」衆皆失色,昕荅曰:「國家自平寇難,賞功無絲毫之遺,況隣國乎!且僕固懷恩,我之叛臣,乃者爾助為亂,聯西戎而犯郊畿;及吐蕃敗走,迴紇悔懼,啟顙乞和。非大唐存念舊功,則當匹馬不得出塞矣。是迴紇自絕,非我失信。」迴紇慚退,加禮以歸,為常侍。十二年。朱泚之亂,徒步出城,泚急求之,亡竄山谷間。至奉天,遷太子少傅。貞元初,兼禮部尚書,尋復知貢舉。五年,致仕。七年,卒于家,年九十,廢朝,謚曰懿。

  杜亞字次公,自云京兆人也。少頗涉學,善言物理及歷代成敗之事。至德初,於靈武獻封章,言政事,授校書郎。其年,杜鴻漸為河西節度,辟為從事,累授評事、御史。後入朝,歷工、戶、兵、吏四員外郎。永泰末,劒南叛亂,鴻漸以宰相出領山、劒副元帥,以亞及楊炎並為判官。使還,授吏部郎中、諫議大夫;炎為禮部郎中、知制誥、中書舍人。亞自以才用合當柄任,雖為諫議大夫,而心不悅。李栖筠承恩,衆望必為宰相,亞厚結之。元載得罪,亞與劉晏、李涵等七人同鞫訊之。載死之翌日,亞遷給事中、河北宣慰使。宰相常袞亦不悅亞,歲餘,出為洪州刺史、兼御史中丞、江西都團練觀察使。

  德宗初嗣位,勵精求賢,令中使召亞。亞自揣必以宰輔見徵,乃促程而進,累路與人言議,語及行宰相事,方面或以公事諮祈,亞皆納之。旣至,帝微知之,不悅,又奏對辭旨疏闊,出為陝州觀察使兼轉運使。尋遷河中、晉、絳等州防禦觀察使。楊炎作相,劉晏得罪,亞坐貶睦州刺史。

  興元初,召拜刑部侍郎。出為揚州長史、兼御史大夫、淮南節度觀察使。時承陳少遊征稅煩重,奢侈僭濫之後,又新遭王紹亂兵剽掠,淮南之人,望亞之至,革剗舊弊,冀以康寧。亞自以材當公輔之選,而聯出外職,志頗不適,政事多委參佐,招引賔客,談論而已。揚州官河填淤,漕輓堙塞,又僑寄衣冠及工商等多侵衢造宅,行旅擁弊。亞乃開拓疏啟,公私悅賴,而盛為奢侈。江南風俗,春中有競渡之戲,方舟並進,以急趨疾進者為勝。亞乃令以漆塗船底,貴其速進;又為綺羅之服,塗之以油,令舟子衣之,入水而不濡。亞本書生,奢縱如此,朝廷亟聞之。

  貞元五年,以戶部侍郎竇覦為淮南節度代亞。亞猶以舊望,竇覦甚畏之。改檢校吏部尚書,判東都尚書省事,充東都留守、都防禦使。旣病風,尚建利以固寵,奏請開苑內地為營田,以資軍糧,減度支每年所給,從之。亞不躬親部署,但委判官張薦、楊晪。初,奏請取荒地營田,其苑內地堪耕食者,先為留司中官及軍人等開墾已盡。亞計急,乃取軍中雜錢舉息與畿內百姓,每至田收之際,多令軍人車牛散入村鄉,收斂百姓所得菽粟將還軍。民家略盡,無可輸稅,人多艱食,由是大致流散。乃厚賂中官,令奏河南尹無政,亞自此亦規求兼領河南尹,事不果。帝漸知虛誕,乃以禮部尚書董晉代為東都留守,召亞還京師。旣風疾漸深,又患腳膝,不任朝謁。貞元十四年卒于家,年七十四,贈太子少傅。

  王緯字文卿,太原人也。祖景,司門員外、萊州刺史。父之咸,長安尉,與昆弟之賁、之渙皆善屬文。之咸以緯貴故累贈刺史。緯舉明經,又書判入等,歷長安尉,出佐使府,授御史郎官,入朝為金部員外郎、劒南租庸使、檢校司封郎中、彭州刺史、檢校庶子、兼御史中丞、西川節度營田副使。初,大曆中,路嗣恭為江西觀察使,陷害判官李泌,將誅之,緯亦為路嗣恭判官,說諭救解,獲免。貞元三年,泌為相,擢授緯給事中;未數日,又擢為潤州刺史、兼御史中丞、浙江西道都團練觀察使。十年,加御史大夫,兼諸道鹽鐵轉運使,三歲加檢校工部尚書。緯性勤儉,歷官清潔,而傷於苛碎,多用削刻之吏,督察巡屬,人不聊生。貞元十四年卒,年七十一,廢朝一日,贈太子少保。

  李若初,趙郡人。貞觀中并州長史、工部侍郎弘節之曾孫也。祖道謙,太府卿。若初少孤貧,初為轉運使劉晏下微冗散職,晏判官包佶重其勤幹,以女妻之。歷陳州太康令,刺史李芃初蒞官,若初獻計,請收斂羨餘錢物,交結權貴,芃厚遇之。累歲,芃遷河陽三城使,奏若初為從事,軍中之事,多以委之。累授檢校郎中、兼中丞、懷州刺史。轉虢州刺史,坐公事為觀察使劾奏,免歸。久之,出為衢州刺史,遷福州刺史、兼御史中丞、福建都團練使。尋遷越州刺史、浙江東道都團練觀察使。十四年秋,代王緯為潤州刺史、兼御史大夫、浙江西道都團練觀察諸道鹽鐵轉運使。善於吏道,性嚴強力,束斂下吏,人甚畏服。方整理鹽法,頗有次敘。貞元十五年,遇疾卒,廢朝一日,贈禮部尚書。

  于頎字休明,河南人也。父庭謂,濟王府倉曹,累贈尚書左僕射。頎少以吏事聞,累授京兆府士曹,為尹史翽所賞重。翽出鎮襄、漢,奏為御史,充判官。翽為亂兵所殺,頎挺出收葬遺骸,時人義之。度支使第五琦署為河東租庸使,累授鳳翔少尹、度支郎中、兼御史中丞、轉運租庸糧料鹽鐵等使。頎因奏移轉運汴州院於河陰,以汴州累遇兵亂,散失錢帛故也。元載為諸道營田使,又署為郎官,令於東都、汝州開置屯田。歷戶部侍郎、秘書少監、京兆尹、太府卿,代杜濟為京兆尹。

  及為大官,好任機數,專候權要,朝列中無勢利者,視之蔑如也。曲事元載,親昵之。而為政苛細無大體,丁所生母憂罷。及載得罪後,出為鄭州刺史,遷河南尹,以無政績代還。時徵汾州刺史劉暹,暹剛腸嫉惡,歷典數州,皆為廉使畏懼。宰相盧杞恐暹為御史大夫,虧沮己之所見,遽稱薦頎為御史大夫,以其柔佞易制也。從幸奉天,改左散騎常侍,歷左千牛上將軍,徙大理卿、太子少保、工部尚書。因入朝仆地,為金吾仗衛掖起,改太子少師致仕。貞元十五年卒,時年七十四。

  盧徵,范陽人也,家於鄭之中牟。少涉獵書記。永泰中,江淮轉運使劉晏辟為從事,委以腹心之任,累授殿中侍御史。晏得罪,貶珍州司戶。元琇亦晏之門人,興元中為戶部侍郎、判度支,薦徵為京兆司錄、度支員外。琇得罪,坐貶為信州長史。遷信州刺史。入為右司郎中,驟遷給事中。戶部侍郎竇參深遇之,方倚以自代。貞元八年春,同州刺史闕,參請以尚書左丞趙憬補之,詔用徵,以間參腹心也。數歲,轉華州刺史。徵冀復入用,深結託中貴,厚遺之。故事,同、華以近地人貧,每正至端午降誕,所獻甚薄;徵遂竭其財賦,每有所進獻,輒加常數,人不堪命。疾病卧理者數年,貞元十六年卒,時年六十四。

  楊憑字虛受,弘農人。舉進士,累佐使府。徵為監察御史,不樂檢束,遂求免。累遷起居舍人、左司員外郎、禮部兵部郎中、太常少卿、湖南江西觀察使,入為左散騎常侍、刑部侍郎、京兆尹。憑工文辭,少負氣節,與母弟凝、凌相友愛,皆有時名。重交游,尚然諾,與穆質、許孟容、李鄘、王仲舒為友,故時人稱楊、穆、許、李之友,仲舒以後進慕而入焉。性尚簡傲,不能接下,以此人多怨之。及歷二鎮,尤事奢侈。

  元和四年,拜京兆尹,為御史中丞李夷簡劾奏憑前為江西觀察使贓罪及他不法事,勑付御史臺覆按,刑部尚書李鄘、大理卿趙昌同鞫問臺中。又捕得憑前江西判官、監察御史楊瑗繫於臺,復命大理少卿胡珦、左司員外郎胡証、侍御史韋顗同推鞫之。詔曰:「楊憑頃在先朝,委以藩鎮,累更選用,位列大官。近者憲司奏劾,暴揚前事,計錢累萬,曾不報聞,蒙蔽之罪,於何逃責?又營建居室,制度過差,侈靡之風,傷我儉德。以其自尹京邑,人頗懷之,將議刑書,是加愍惻。宜從遐譴,以誡百僚,可守賀州臨賀縣尉同正,仍馳驛發遣。」先是憑在江西,夷簡自御史出,官在巡屬,憑頗疏縱,不顧接之,夷簡常切齒。及憑歸朝,修第於永寧里,功作併興,又廣蓄妓妾於永樂里之別宅,時人大以為言。夷簡乘衆議,舉劾前事,且言修營之僭,將欲殺之。及下獄,置對數日,未得其事,夷簡持之益急,上聞,且貶焉,追舊從事以驗。自貞元以來居方鎮者,為德宗所姑息,故窮極僭奢,無所畏忌。及憲宗即位,以法制臨下,夷簡首舉憑罪,故時議以為宜;然繩之太過,物論又譏其深切矣。

  鄭元,舉進士第,累遷御史中丞。貞元中為河中節度使杜確行軍司馬。確卒,遂繼為節度使,入拜尚書左丞。元和二年,轉戶部侍郎、兼御史大夫、判度支。三年春,遷刑部尚書,兼京兆尹。九月,復判度支,依前刑部尚書、兼御史大夫。元性嚴毅,有威斷,更踐劇任,時稱其能。元和四年,以疾辭職,守本官,逾月卒。

  杜兼,京兆人,貞觀中宰相杜正倫五代孫。舉進士,累辟諸府從事,拜濠州刺史。兼性浮險,豪侈矜氣。屬貞元中德宗厭兵革,姑息戎鎮,至軍郡刺史,亦難於更代。兼探上情,遂練卒修武,占召勁勇三千人以上聞,乃恣凶威。錄事參軍韋賞、團練判官陸楚,皆以守職論事忤兼,兼密誣奏二人通謀,扇動軍中。忽有制使至,兼率官吏迎于驛中,前呼韋賞、陸楚出,宣制杖殺之。賞進士擢第,楚兗公象先之孫,皆名家,有士林之譽,一朝以無罪受戮,郡中股慄,天下冤歎之。又誣奏李藩,將殺之,語在藩事中。故兼所至,人側目焉。元和初,入為刑部、吏部郎中,拜給事中,除金商防禦使,旋授河南少尹、知府事,尋正拜河南尹,皆杜佑在相位所借護也。元和四年,卒于官。

  裴玢,京兆人。五代祖疏勒國王綽,武德中來朝,授鷹揚大將軍,封天山郡公,因留闕下,遂為京兆人。玢初為金吾將軍論惟明傔,德宗幸奉天,以戰功封忠義郡王。惟明鎮鄜坊,累署玢為都虞候。後節度王栖曜卒,中軍將何朝宗謀作亂,中夜縱火,玢匿身不救火,遲明而擒朝宗。德宗發三司使按問,竟斬朝宗及行軍司馬崔輅,以同州刺史劉公濟為節度使,以玢為坊州長史、兼侍御史,充行軍司馬。明年,公濟卒,拜玢鄜州刺史、兼御史大夫,充節度觀察等使。三年,改授山南西道節度觀察等使。

  玢歷二鎮,頗以公清苦節為政,不交權倖,不務貢獻,蔬食敝衣,居處纔避風雨,而廩庫饒實,三軍百姓安業,近代將帥無比焉。及綿疾辭位,請歸長安。元和七年卒,年六十五,贈尚書左僕射,謚曰節。

  薛伾,勝州刺史渙之子。尚父汾陽王召置麾下,著名於諸將間。左僕射李揆使西蕃,伾為將從役。時賊泚之難,昆夷赴義,伾馳騎鄉導,至于武功,擢授左威衛將軍。使絕域者前後數四,累遷左金吾衛大將軍、檢校工部尚書、兼將作監,出為鄜坊觀察使。元和八年,卒于官,贈潞州大都督。

  史臣曰:薛播溫敏有文,鮑防董戎無術。李、嚴太原之政,可謂美矣。蕭昕抱則哲之知,杜亞懷非次之望。王緯清潔而傷苛碎,若初善理而性剛嚴。于頎好任機權,趨附勢利;盧徵厚斂貨賄,結託中人。楊憑好奢,鄭元有斷。杜兼殺戮端士,怙亂邀君;裴玢發姦謀,安民和衆。而玢敝衣糲食,不交權倖,帑庾咸實,郡邑以寧。若夫君子無求備於人,捨短從長,彰善癉惡,則裴玢之善,抑之更揚;杜兼之惡,欲蓋而彰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