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五、丽辞
《丽辞》是《文心雕龙》的第三十五篇,论述文辞的对偶问题。“丽”,即耦,也作偶,就是双、对。讲究对偶,是我国文学艺术独有的特色之一;对偶的构成,和汉字的特点有重要关系。所以,从我国最早的文献《易经》、《尚书》等,直到现在的文学作品以至一般著作,也常用对偶。本篇就是对这一重要问题所做初步总结。
全篇分三个部分。第一部分论对偶的形成原因及其源流梗概。刘勰认为,大自然赋予万物的形体是成双的,因此,反映万物的文学创作,只要对事物作全面考虑,就可“自然成对”。这个道理虽然很不全面,但它不是从追求华丽出发,而是从客观事物的自然之美出发。联系下面所讲“奇偶适变,不劳经营”等观点来看,用不用对偶,取决于内容,则对偶的运用,也是为了更好地反映客观事物。因此,刘勰认为古书上的对偶,如“满招损,谦受益”之类,并不是有意为对,而是事实如此,“率然对尔”。到汉代以后(主要是东汉以后),逐渐“崇盛丽辞”,才愈来愈讲求精细,并发展而为繁滥。
第二部分讲对偶的种类。刘勰将古来对偶归纳为四种类型:言对、事对、反对、正对。言对、事对“各有反正”,也包括在四种基本类型之中了。刘勰认为这四种对,言对易,事对难,反对优,正对劣。他的分析基本上是对的。
第三部分首先列举几种应该避免的弊病,如相对两方的内容重复、优劣不均、孤立无偶和对偶平庸等,然后提出总的要求:要对得合理恰当,并美如联璧;对句和散句应交错运用,像用种种不同的玉器加以调节。
刘勰生当六朝骈文盛行之际,《文心雕龙》也用骈文写成;本篇所论,褒多于贬,说是他对骈文是有所偏爱的。在文学创作中,若发挥汉语的有利因素,“奇偶适变”,对加强作品的艺术性,以及更好地表达某些内容,都是有益的。刘勰对此做了初步总结,也是可取的。问题在于,本篇并非专论对偶;所谓“迭用奇偶”,显然指骈文而言。一般散文只是偶用对句,就不存在“迭用奇偶,节以杂佩”的问题。骈文以对句为主,可说是雕章琢句的典型文体,总结这方面的经验,是意义不大的。
(一)
造化赋形1,支体必双2;神理为用3,事不孤立。夫心生文辞,运裁百虑,高下相须4,自然成对。唐虞之世,辞未极文,而皋陶赞云5:“罪疑惟轻,功疑惟重。”6益陈谟云7:“满招损,谦受益。”8岂营丽辞?率然对尔9。《易》之《文》、《系》10,圣人之妙思也。序《乾》四德11,则句句相衔12;龙虎类感13,则字字相俪14;乾坤易简15,则宛转相承16;日月往来17,则隔行悬合18:虽句字或殊,而偶意一也。至于《诗》人偶章19,大夫联辞20,奇偶适变21,不劳经营。自扬、马、张、蔡22,崇盛丽辞,如宋画吴冶23,刻形镂法24,丽句与深采并流,偶意共逸韵俱发25。至魏晋群才,析句弥密26,联字合趣,剖毫析厘。然契机者入巧27,浮假者无功28。
〔译文〕 大自然赋予万物的形体,必然成双成对;这种自然规律所起的作用,使事物不可能孤独形成。经由人心产生的作品,作者对各种思虑的安排处理,要使得前后上下配置适当,自然就形成了对句。唐尧虞舜时期的作品,虽然还未充分讲究文采,可是皋陶在赞助舜帝的话中就讲到:“罪过有疑问要从轻处理,功劳有疑问应从重奖励。”益向舜陈说谋议中也讲到:“自满必带来损害,谦虚必受到益处。”这岂是有意制造对偶?随意讲出就自然成对了。《周易》中的《文言》、《系辞》,是经圣人精思写成的。《乾卦》中讲“元、亨、利、贞”的一段,是句句排偶;讲“云从龙、风从虎”等同类相感的话,则字字相对;讲乾易坤简的道理,就婉转曲折相对;讲“日往则月来”等,便和“寒往则暑来”等遥相对应:这些论述的字句变化虽然有所不同,但其意思相对则是一致的。至于《诗经》中的诗篇,春秋时期各国大夫的应对辞令,其对句和散句都是随不同的内容而变化,并非着意安排。到汉代扬雄、司马相如、张衡、蔡邕等杰出的作者,特别爱好骈俪;他们的作品,有如古代宋国的绘画,吴国的冶铸,在作品上精雕细刻,使骈偶句子和丰富的文采交相辉映,相对的意义和高雅的韵味并驾齐驱。到魏晋时期的作者们,造句更为精密,对字偶意,推敲得细致入微。但对偶得当者达于精巧,滥凑浮华者便无成效。
〔注释〕
1 造化:指天地自然。
2 支体:即肢体。《吕氏春秋·孝行》:“能全支体以守宗庙,可谓孝矣。”这里泛指一般物体。
3 神理:自然之理。参看《原道》篇注(99页注15)。
4 须:待,宜。
5 皋陶(gāoyáo高摇):舜帝时掌刑法的大臣。
6 “罪疑惟轻”二句:见《尚书·大禹谟(伪)》。
7 益:舜臣。谟:策划,议谋。
8 “满招损”二句:见《尚书·大禹谟(伪)》。
9 率然:未经有意思考。
10 《易》:《易经》。《文》、《系》,指解说《易经》的《文言》、《系辞》,传为孔子所作。
11 序:同“叙”。《乾》:《易经》中的《乾卦》。四德:指元、亨、利、贞。《周易·乾卦·文言》中说:“元者,善之长也;亨者,嘉之会也;利者,义之和也;贞者,事之干也。君子体仁足以长人,嘉会足以合礼,利物足以和义,贞固足以干事。君子行此四德者,故曰:乾,元、亨、利、贞。”
12 衔:衔接,指上引讲“四德”的话全是排偶句。
13 龙虎类感:取《周易·乾卦·文言》中的以下意义:“子曰:同声相应,同气相求,水流湿,火就燥;云从龙,风从虎;圣人作而万物睹。本乎天者亲上,本乎地者亲下,则各从其类也。”
14 俪(lì利):骈俪,对偶。
15 乾坤易简:指《周易·系辞上》所论:“乾以易知,坤以简能,易则易知,简则易从;易知则有亲,易从则有功;有亲则可久,有功则可大;可久则贤人之德,可大则贤人之业。”易简:韩康伯注:“天地之道,不为而善始,不劳而善成,故曰易简。”
16 宛转:指上引《系辞》之文,是婉转曲折地推绎“易简”之理。
17 日月往来:指《周易·系辞下》所论:“日往则月来,月往则日来,日月相推,而明生焉。寒往则暑来,暑往则寒来,寒暑相生,而岁成焉。”
18 隔行悬合:指不相联两句的对偶,与后来的“隔句对”(又称“扇面对”)相近似。如上注所引“日往则月来”和“寒往则暑来”相对。悬:远。
19 《诗》人:《诗经》的作者。章:诗章。《诗经》中的排偶句甚多,如:“昔我往矣,杨柳依依;今我来思,雨雪霏霏。”(《小雅·采薇》)“手如柔荑,肤如凝脂,领如蝤蛴,齿如瓠犀,螓首蛾眉,巧笑倩兮,美目盼兮。”(《卫风·硕人》)
20 大夫联辞:指春秋时期各国大夫聘对之辞。这些辞令中排偶句也不少,如“不有外患,必有内忧”(《国语·晋语六》,“臣闻国君服宠以为美,安民以为乐,听德以为聪,致远以为用”(《国语·楚语上》)等。
21 奇(jì基)偶:单数为奇,双数为偶。这里指散句和对句。
22 扬:扬雄;马:司马相如。均西汉文学家。张:张衡;蔡:蔡邕。均东汉文学家。
23 宋画:《庄子·田方子》:“宋元君将画图,众史皆至,受揖而立,舐笔和墨,在外者半。有一史后至者,儃儃然不趋,受揖不立,因之舍。公使人视之,则解衣般礴,赢。君曰:可矣,是真画者矣。”儃儃(shàn扇):舒闲貌。般礴:箕坐。吴冶:《吴越春秋·阖闾内传》:“干将者,吴人也……干将作剑,采五山之铁精,六合之金英,候天伺地,阴阳同光,百神临观,天气下降,而金铁之精不销……干将妻乃断发剪爪,投于炉中,使童女童男三百人鼓橐装炭,金铁乃濡,遂以成剑。”刘勰用这两个故事,只借以说如宋人之善画,吴人之善冶。
24 刻形镂法:借用《淮南子·修务训》中的意思:“夫宋画吴冶,刻刑镂法,乱修曲出,其为微妙,尧舜之圣不能及。”
25 逸韵:高雅的音韵。
26 弥(mí迷):更加。密:精细。
27 契机:合时,指对偶得当。
28 浮假:浮滥。《后汉书·窦融传》:“假为将帅。”李贤注:“假,犹滥也。”
(二) 故丽辞之体,凡有四对:言对为易1,事对为难2,反对为优3,正对为劣4。言对者,双比空辞者也5;事对者,并举人验者也6;反对者,理殊趣合者也;正对者,事异义同者也。长卿《上林赋》云7:“修容乎《礼》园8,翱翔乎《书》圃9。”此言对之类也。宋玉《神女赋》云10:“毛嫱鄣袂11,不足程式12;西施掩面13,比之无色14。”此事对之类也。仲宣《登楼》云15:“钟仪幽而楚奏16,庄舄显而越吟17。”此反对之类也。孟阳《七哀》云18:“汉祖想枌榆19,光武思白水20。”此正对之类也。凡偶辞胸臆21,言对所以为易也;征人之学22,事对所以为难也;幽显同志,反对所以为优也;并贵共心23,正对所以为劣也。又以事对24,各有反正,指类而求,万条自昭然矣。
〔译文〕 对偶的格式,约有四种:言对是易对的,事对是难对的,反对是好对,正对是劣对。所谓“言对”,只是文辞上的对偶;所谓“事对”,是用两种前人故实组成的对偶;所谓“反对”,是事理相反而旨趣相合的对偶;所谓“正对”,是事虽有异而意义相同的对偶。如司马相如《上林赋》中所说:“(帝王)应用《礼》来修饰容仪,在《书》中遨游学习。”这就属于言对一类。宋玉《神女赋》中所说:“毛嫱遮上衣袖,不足法式;西施掩住面容,比之逊色。”这就属于事对一类。王粲《登楼赋》中所说:“钟仪被囚禁在晋国,仍然弹奏楚声;庄易做高官于楚国,病中仍发出越吟。”这就属于反对一类。张载在《七哀》诗中所说:“汉高祖怀念家乡枌榆,光武帝思念家乡白水。”这就属于正对一类。这几种对偶中,司马相如的对句只由内心组辞而成,所以言对比较易作;宋玉是征引前人故实成对,所以事对比较难作;王粲是用被囚和官显两种相反的人来说明“人情同于怀土”,所以反对是较好的;张载的出句和对句都是说帝王怀乡,所以正对是较差的。无论言对事对,都各有反正两种,照此推究,各种对偶的类型就很清楚了。
〔注释〕
1 言对:文字的对偶。
2 事对:用典的对偶。
3 反对:意义相反的对偶。
4 正对:意义相同、性质相似的对偶。
5 空辞:指不用典的文辞。
6 人验:前人已然的事,犹典故。
7 长卿:司马相如,字长卿。《上林赋》:司马相如的代表作之一,载《文选》卷八。
8 修容乎《礼》园:李善《文选》注引郭璞曰:“《礼》所以整威仪,自修饰也。”修容:修饰容仪。
9 翱翔乎《书》圃:李善注引郭璞曰:“《尚书》所以疏通知远者,故游涉之。”翱翔:浮游,徘徊,指学习《尚书》。圃:园圃,园地。
10 宋玉:战国时楚国作家。《神女赋》:见《文选》卷十九。
11 毛嫱(qiáng强):古代美女,传为越王的美姬。鄣(zháng障):同障。袂(mèi妹):袖子。
12 程式:法式。
13 西施:古代美女,传为吴王夫差的妃子。
14 无色:无颜色,不美。《神女赋》为了形容神女之美,是“其象无双,其美无极”,故用毛嫱、西施与之对比。
15 仲宣:王粲的字。《登楼》:《登楼赋》,载《文选》卷十一。
16 钟仪:春秋时楚国人。幽:囚禁。楚奏:奏楚国的音乐。《左传·成公九年》:“晋侯观于军府,见钟仪,问之曰:‘南冠而絷者,谁也?’有司对曰,‘郑人所献楚囚也。’……使与之琴,操南音。”南音即楚声。
17 庄舄(xì戏):战国时越人,仕于楚。显:指庄舄官位显要。越吟:庄舄病中呻吟发越声。《史记·张仪列传》:“楚王曰:‘舄,故越之鄙细人也。今仕楚执珪,富贵矣,亦思越不?’中谢对曰:‘凡人之思故,在其病也,彼思越则越声,不思越则楚声。’使人往听之,犹尚越声也。”
18 孟阳:张载的字。他是西晋文学家。《七哀》:《文选》卷二十三有张载《七哀诗》二首,但无下面所举二句。可能他还有一首《七哀诗》,今不存。
19 汉祖:汉高祖刘邦。枌榆:地名,在今江苏省丰县东北,是汉高祖的家乡。刘邦初起兵时,曾祷于枌榆社。
20 光武:东汉光武帝刘秀。白水:源出今湖北省枣阳县东。这里指刘秀的家乡。刘秀是南阳蔡阳人,蔡阳县治在今枣阳西南。
21 胸臆:内心,指偶辞由内心思考而成。
22 征:征引。学:前人的学识,这里指故实。许文雨《文论讲疏·丽辞》注引马叙伦《修辞九论》:“事对之义,藉昔事以彰今情,始作者不期而遇,继体者征人之学,腹之俭富,无与辞原。惟用之宜,诚助情采。若陈之茂《宁德皇后哀疏》曰:‘十年罹难,终弗返于苍梧;万国衔冤,徙尽簪于白柰。……斯虽援征故实,不异吐露胸怀。”
23 并贯共心:杨明照《文心雕龙校注》:“意即高祖、光武俱为帝王,故云并贵;想枌榆、思白水,同是念乡,故云共心。”
24 又以事对:纪昀评,当作“又言对事对”。译文据此。
(三)
张华诗称1:“游雁比翼翔,归鸿知接翮2。”刘琨诗言3:“宣尼悲获麟4,西狩泣孔邱5。”若斯重出,即对句之骈枝也6。是以言对为美,贵在精巧;事对所先,务在允当。若两事相配,而优劣不均,是骥在左骖7,驽为右服也8。若夫事或孤立,莫与相偶,是夔之一足9,趻踔而行也10。若气无奇类,文乏异采11,碌碌丽辞12,则昏睡耳目。必使理圆事密,联璧其章;迭用奇偶13,节以杂佩14,乃其贵耳。类此而思,理自见也。
〔译文〕
张华的《杂诗》中说:“远游的雁并翅飞翔,归来的鸿连翼而飞。”刘琨的《重赠卢谌》诗中说:“孔子听说获麟而悲伤,孔丘因鲁国打猎获麟而哭泣。”这种重复,就是对偶中多余的枝指了。因此,美好的言对,以精巧为贵;高明的事对,必求其恰当。如以两事相对,而优劣不相称,就如驾车,左边是良马而右边是劣马。若所写事物是孤立的,没有什么和它相对,就像只有一足的夔跳着走路了。即使有了对偶,但没有奇异的同类,缺乏特殊的文采,写得平平常常,就必将使人读之昏昏欲睡。所以,必须做到事理圆合,对偶精密,有如双双璧玉的章采;并交错运用偶句和散句,就像用各种不同的佩玉加以调节,这就是完美的俪辞了。按照这种要求来思考,运用对偶的道理自然就清楚了。
〔注释〕
1 张华:字茂先,西晋文学家。
2 接翮(hé和):和上句“比翼”意同。翮:鸟翅。以上两句见《玉台新咏》卷二《杂诗》。
3 刘琨:字越石,西晋诗人。
4 宣尼:指孔子。汉平帝时追尊孔子为褒成宣尼公。悲获麟:《公羊传·哀公十四年》:“西狩获麟……孔子曰:‘孰为来哉,孰为来哉!’反袂拭面,涕沾袍。”
5 西狩:鲁国西边打猎。孔邱:即孔丘。以上两句见《文选》卷二十五《重赠卢谌》诗。
6 骈枝(piánqí片阳岐):多余的,不必要的。骈:脚拇指与第二指相连。枝:手指的六指。
7 骥(jì记):良马。骖(cān餐):驾车在两侧的马。
8 驽(nú奴):劣马。服:驾车居中夹辕的马。
9 夔(kuí葵):传为一种独脚兽。《山海经·大荒东经》:“东海中有流波山,入海七千里。其上有兽,状如牛,苍身而无角,一足,出入水则必风雨,其光如日月,其声如雷,其名曰夔。”
10 趻踔(chěnchuō陈上戳):跳着走。《庄子·秋水》:“夔谓蚿曰:‘吾以一足,趻踔而行,予无如矣。’”成玄英疏:“我以一足,跳踯快乐而行天下,简易无如我者。”
11 气无奇类,文乏异采:此二句意为无奇异的气类,少奇特的文采。气类:同类,借指对偶。《周易·乾卦·文言》:“同声相应,同气相求,……则各从其类也。”孔颖达疏:“各从其类者,言天地之间,共相感应,各从其气类。”
12 碌碌(lù录):平庸。
13 迭:交替。
14 节:调节。杂佩:各种不同的玉佩(古人身上佩带的玉器)。《诗经·郑风·女曰鸡鸣》:“知子之来之,杂佩以赠之。”毛传:“杂佩者,珩、璜、琚、瑀、冲牙之类。”
(四)
赞曰:体植必两1,辞动有配2。左提右挚3,精味兼载4。炳烁联华5,镜静含态6。玉润双流7,如彼珩珮8。
〔译文〕
总之,事物本身自然成双,文辞也往往俱有对偶。创作中能上下左右兼顾,偶辞的精巧及其所含意味就能同时得到表现。这种对偶像光彩的并蒂鲜花,具有明净的千姿百态。对偶句和单句都加润饰,就如那兼有各色玉器的杂佩。
〔注释〕
1 体植必两:此句即篇首所说“造化赋形,支体必双”之意。植:生长。
2 动:辄,每。配:匹配,即对偶。
3 挈(qiè妾):提,举。此句指兼顾相对的两句,以避免“优劣不均”。
4 精:指对偶的精巧。味:指表达的意味。
5 炳烁(shuò朔):光彩貌。
6 镜静:明净。静:通净。《诗经·大雅·既醉》:“笾豆静嘉。”
7 玉润:犹美饰。双流:指奇偶两种写法。
8 珩(héng衡),佩玉的一种(参本篇第三段注14)。珮:即佩。“珩佩”连用,指“杂佩”。“玉润双流,如彼珩佩”,就是上述“迭用奇偶,节以杂佩”之意的总结。